(十一)打造全球领先的5G产业创新高地。重点发展5G器件、网络和基站设备、天线、终端、模组、基础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等产业,在有条件地区建设高水平5G产业园区,持续完善5G标准体系,开展5G重点领域标准化行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涵盖系统、材料、芯片、终端、应用的完整5G产业链。以行业拓展为重点丰富应用场景,推动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车联网、4K/8K视频、数字创意等领域应用,打造一批“5G+行业”应用标杆,建设5G融合应用示范省。
(十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开放创新体系。高质量推进人工智能融合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广州、深圳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体系,在医疗影像、智能视觉、基础软硬件、普惠金融等领域推进国家和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人工智能辅助医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无人机(船)、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业。
(十三)打造世界级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加大对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的支持力度,支持研发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仿真和流程模拟等工业软件。强化广州、深圳“中国软件名城”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大力发展特色软件产业,形成双核心引领、梯队式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加快培育信息安全产业,围绕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等重点安全领域,完善提升产业链。培育信息服务业新业态,打造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特色突出、广泛渗透、平台化发展的信息服务产业体系。
(十四)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新发展极。增强芯片设计能力优势,重点突破边缘计算、存储、处理器等高端通用芯片设计,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毫米波、太赫兹等专用芯片设计前沿技术研究。努力补齐生产制造能力短板,大力支持技术先进的IDM(集成电路系统集成服务商)企业和晶圆代工企业布局研发、生产和运营中心,推动12英寸晶圆线及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线等项目建设,建设FDSOI(全耗尽绝缘体上硅)工艺研发线,推进发展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生产制造。大力发展氮化镓、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模块研发制造。积极发展高端封装测试,引进先进封测生产线和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发展晶圆级、系统级先进封装技术以及先进晶圆级测试技术。
(十五)打造全链条融合发展的先进视听产业。高水平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发展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MicroLED(微发光二极管)、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印刷显示、柔性显示、石墨烯显示等新型显示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激光显示、3D显示等前沿显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全球产业化引领能力。实施原创优质IP培育工程,增加4K电视频道,提升超高清视频、游戏、动漫等先进视听内容供给能力,打造全国先进视听内容制作交易集散地。强化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全息成像、裸眼3D等数字创意应用技术创新发展。
(十六)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区块链产业,加快打造国家级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突破一批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打造若干安全、自主可控的联盟链底层平台,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数字产业、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战略谋划卫星互联网产业,聚焦突破小型卫星设计与批量生产、商业运载火箭研制、卫星通讯地面终端生产以及卫星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产业,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拓展在保障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信息与网络安全、公共服务、数字货币等关键领域的应用。
